现在定亲流程 定亲事宜

admin 家庭美食

现在定亲流程 定亲事宜

本文章主要讲述新建定亲有什么习俗(定亲 结婚),生活百科网主要提供生活常识,数码科技,有氧运动,家庭美食,科普答疑,衣物护理,生活乐趣等生活百科知识

相亲订亲有哪些风俗

相亲订亲风俗是因地制宜,但大部分都有以下几点:

1、男女双方长辈商定订婚事宜

虽然现在是自由恋爱的时代,但在结婚这等终身大事面前,还是需要征求父母长辈的意见与建议,因此在订婚之前需要与双方父母长辈沟通订婚事宜。特别是在思想相对传统的家庭,或者是大家族,订婚是整个家族的大事,必须要跟长辈商议的。

2、聘礼

大部分地方有订婚金饰的说法,如四金或者是五金,这是男方需要提供给女方的订婚礼,包括:金项链、金耳环、金手链等,很多人会说金戒指,其实现代很多订婚已经不需要金戒指了,很大一部分用的都是钻戒。当然除了这些属于男方给到女方的金饰之外,男女双方还需要给对方的长辈准备礼品,这部分现代订婚流程已经没有特别的限制了。

3、戒指

在起初的订婚中,男方是需要给女方提供金戒指的,但是随着钻石进入中国,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订婚钻戒越来越受到广大青年男女的喜爱。选择订婚戒指时,其寓意是最在意的,比如说:唯一印记的戒指因其独特的理念:一生只能买一枚,成为了订婚戒指的首选。唯一印记戒指代表着永恒的爱,就像是钻石的意义一样: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4、订婚的场所

许多女方的父母都希望男方可以主动到女方家拜访,以表示对女方的尊重。所以一般订婚的场所会选择在女方的家里,同时在家里大家的交谈也相对来说比较亲切,免除了外人的打扰。当然也有选择在外面酒店举办订婚的,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相对大的家族一起吃饭约定,在选择酒店时一定要照顾到双方家庭的口味区别,以及酒店环境,一定要选择在安静优雅的酒店。

定亲有什么习俗,规矩

定亲,是男家占卜合婚得吉兆后,备礼复至女家决定婚约的礼仪。古婚礼制中谓之“纳吉”,俗称“小聘”、“文定”、“过定”、“定聘”、“携定”。民间旧时有“过细帖”、“插钗”之仪式。定亲是男女婚姻至关重要的一步,其礼仪除约请媒人到场外,还要请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辈或男女双方都信得过的人主持。其中有关定聘的定金、定礼等事宜,先由女家提出,再经双方协商。定亲要择黄道吉日,到时男家双亲或其亲戚随同,把定亲财礼,如簪珥指环、衣服布帛,附以礼饼、礼烛、礼香,以及定金、求允礼帖送到女家。女家只受一部分聘礼,并备6件或12件礼品及台帖回赠,然后将所受礼品奉于神位祖先案前,燃烛焚香供拜。民间俗定小聘的定金必须是偶数,定礼也要成双成对,忌讳单数。定金要用红纸包上,称之为“红包”、“喜钱”或“定钱”。礼单、礼帖也要用红纸,忌用白纸,以示吉祥。定亲之后,男女双方要改口,分别和对方一样称呼亲友。

不知能不能帮到你。

订婚有什么讲究?

订婚有什么讲究一、订婚仪式习俗

依传统习俗,订婚仪式的整个流程及需准备的物品项目相当繁琐,但近来觉得传统订婚仪式太麻烦,想以简式方式进行订婚仪式的人渐增多了,但虽说简式,双方的出身地区与俩家人的想法的不同,重视的程度与想法也会有所差异,不过事先双方能取得共识即可。对于聘礼金额,回礼等事宜,因地区的不同多少都有些差异性存在,而且双方家庭本来即存在的想法差异性加以考量,还是事先绵密的进行商谈取得共识会较好一点。不管采用那一种方式,多是在仪式礼俗上精简,而准备六样礼、祭祖、奉甜茶、戴戒指。一直到订婚宴等基本流程,还是当下一般人最普遍的订婚仪式流程内容。六样礼中,「手表」可说是相当有人气的一种回礼。在国外虽没有所谓的六样礼,但在婚约时赠送手表回礼的情形亦有,有些新人会在手表的后面刻上与戒指相同的名字,纪念日等等的方式,来作为俩人永恒的纪念。准新娘们可在与未婚夫讨论后,在兼顾家长意见后,设计出属于俩人的不一样订婚仪式。

订婚有什么讲究二、订婚戒指

订婚下聘时,与聘礼的同时戴戒指仪式当然少不了。订婚戒指除金戒、铜戒之外,近来以钻戒为主的新人愈来愈普遍。由于戴婚戒仪式不管古金中外均是象征新人俩从此结为连理,召告亲友共同分享此一喜悦的重要仪式,准新人们记得以神圣愉悦的心情来面对喔。#p#副标题#e#

订婚有什么讲究三、订婚宴席

在订婚仪式完成后,一般由女方设宴款待。近来有些饭店开始针对准新人推出一些订婚宴PLAN,由于这些订婚宴PLAN通常在价格上会较划算,有效的利用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在欧美,订婚仪式之后,招待与双方家人较亲近的亲友,举办自然温馨的PARTY亦是一般普遍的方式。不拘腻于形式与进行方式,以在家举行订婚宴席的温馨方式进行居家式的派对,前来参与祝贺的人亦能以较轻松的心情来参与。另一方面,在日本也有所谓「婚约」仪式后的餐会,一般而言以双方家人或媒人为中心,选一家日式料亭或近来有些新人选择在高格调的餐厅或饭店进行宴会的情形都有。

要送3金,就是3个金首饰,白金黄金没具体规定还要送1万零一块钱,取万里挑一的意思要准备一箱子。箱子里面要放二床背面。放一万零一,还要放所谓的三金,给媳妇买的衣服。毛衣,鞋子和袜子。棉袄里和表。还有就是你的条件了。但男方去女方家里,箱子里必须放烟和糖。

女方给男方买一身好西服,鞋,领带和袜子

男方还需要找个年龄在40岁以上能说会道的女性充当媒人(不能是离异,丧偶),当天也是要去的,与女方父母同坐上席。其次就是,订婚当天除了婆婆公公给钱以后,女孩子改口要喊爸妈,其他男方的亲戚例如舅妈,姑姑也是要给红包的。女孩子一样喊舅妈,姑姑这个不是白喊的,姑舅也是要花钱的。济南的这个风俗每个区镇也是有很大区别的。一定问好了,最好是让女方回家问自己的长辈有没有什么忌讳以及特别要注意的。

请添加详细解释

定亲的习俗和流程是什么?

人们习惯于把一段婚姻,说成是终身大事,在慎之又慎的决定前,总是要讲究些仪式感的。没有举办婚礼之前,通常要先有一个定亲习俗。在中国,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仪式。古往今来,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形式多样的定亲习俗延续至今。

在今天,定亲习俗就是指男女双方把各自的家庭成员聚在一起,商量着给他们举行婚礼仪式的事宜。这期间,会涉及到各方习俗,比如见面礼或定婚彩礼等。在古代,多是由双方父母作主,男方以彩礼的形式聘定女方的终身。

如果把婚姻比做一部交响乐的话,定亲只是它的一个前奏。定亲习俗之所以绵延至今,预示着不只是相爱的男女两个人要生活在一起,也预示着两个人各自的家庭成员,从此后也成为了一家人。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

少数民族地区的定亲习俗,同样也是婚姻前的一个序曲,只是习俗中的形式各不相同而已。在瑶族,男女双方从相爱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双方家长会各请一位歌手来做媒。女方请的歌手被称为赫巴,男方请的歌手被称为布商。瑶族的定亲习俗都是在女方家。女方家把酒坛、酒杯和装筷子的竹筒,摆放在大门口的一张八仙桌上。赫巴与布商要在八仙桌旁吟诵《说亲词》,以此来商量二人的婚姻大事。

诵读完一段后,赫巴会抽出一根筷子放在布商面前的八仙桌上。接下来布商开始吟诵,诵完后将赫巴抽的那根筷子拿到自己手中。就这样,直到布商将赫巴抽出的筷子一根一根都拿到自己手里后,双方才会举杯庆贺、互相敬酒。至此,定亲的仪式就结束了。交响曲的前奏拉开了序幕,华美的乐意开始缓缓流淌。

中国式的定亲习俗,是一段美好生活的开始。它彰显了即将进入婚姻生活的准新人,对于未来生活的一种憧憬与期盼。

定亲的风俗习惯

定亲是中国很多地方的婚俗。定亲通常是男到女家。去时需带上烟酒、猪肉、果馅以及给女方的衣物等。为图喜庆和吉利,所带的礼品均为双数,视情况不等。一般情况下,烟为两条,酒为两瓶,也有带4条烟4瓶酒的;猪肉为4斤,也有带6斤、8斤的;果馅一般带24个,也有带48个的。当然,带得多,则被众人称为有钱、大方;带得少了,自然就会被视为人穷、小气。但对女方来说,不成亲是两家人,成了亲就是一家人,也就不计较那么多了。而女方则送男方一双“稳跟鞋”和一条裤带,意喻着这桩婚姻将男女双方牢牢系在一起。定亲的仪式一般很简单,在媒人的主持下,参加定亲的有男女双方及双方的家长和一些亲人。大家在一起喝喝酒,吃吃饭,拉拉话,认认亲,定亲的仪式就算完了。再以后就是结婚的事了。各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定亲风俗。 在瑶族中,青年男女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别人说合,当他们感情达到愿意结合为夫妻的时候,就告诉双方的家长。双方家长请当地最有名的壮年男歌手充当媒人,主持说亲仪式。一般是各家请两名歌手,男方请的歌手叫“布商”,女方请的歌手叫“赫巴”。布商和赫巴相约见面,通过吟唱《说亲词》来商定婚姻大事。

到了男方家前来定亲的日子。女方家早在大门口摆上一张八仙桌桌子上放一个小酒坛、酒杯和一个装有筷子的竹筒。女方请来的赫巴站在桌子旁,恭候男方家布商的到来。桌子上竹筒里的筷子,不是用来夹菜、夹肉的,而是在吟《说亲词)时计数用的。当男方家的布商带领几个贺婚人来到时,赫巴赶快迎上去,表示欢迎。双方致礼后.赫巴回到桌子旁摔起竹筒,一边摇动,一边口诵(说亲词)。诵完一段,便从竹筒中抽出一根筷子,放在布商的面前。布商接着诵答,诵答完一段,将桌子上的筷子拾起来握在手中。这样,一直到赫巴将竹筒里的筷子全部转移到布商手中时,双方才端起酒杯,互相敬酒,定亲仪式就算结束了。 在达斡尔族中,男子到了成婚年龄,又物色好了对象,这时男方家长请和女方家有亲戚关系的人做媒人,到女方家去说亲。媒人向女方父母介绍男方家的情况,女方父母认为合适时,媒人就斟酒磕头表示感谢和祝贺;如果女方父母不同意这门亲事,则不让媒人磕头,也不请媒人吃饭。据说,如果女方家请媒人吃饭,就算答应了这门亲事。

亲事说成后,便准备送“恰安特”(彩礼)。送“恰安特”时,男方家必须请一位比成婚男子大一辈的人,赶上车,同未来的女婿一起,把彩礼送到女方家去。女方家要举行“恰安特”宴,招待亲朋好友。一般的“恰安特”包括猪、白酒、糕点等,最重要的是要送一匹带有缰绳的马和一头乳牛给女方的父母,表示对女方父母养育之思的感谢。

在送“恰安特”的宴会上,男方赔礼人要致传统的祝词。

女方的父母接过陪礼人道过来的酒,回敬道“为着我们联姻和睦路途遥远让你们饱受辛苦,送来的恰安特项目,请求你代我向族人们备述。”于是陪礼人接着唱祝词。

整个送礼的过程和内容,通过祝词来表达。席间,女婿要给岳父母和参加宴会的老人们磕头。老人们送给新女婿一些钱和钱褡子。女家如果生活富裕,不仅让新女婿将带来的马牵回去,而且还送一匹好马给新姑爷。在如上仪式进行过程中,未婚的姑娘都要回避,她是不能见未婚夫的。

达斡尔族的婚俗,充满了北方民族豪迈,爽直的风格,“恰安特”仪式上的祝词家们,为定亲礼宴增加了不少戏剧色彩。 拉祜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方式是十分有趣的。如果男青年看中了一位姑娘,总是先要做一番侦察。如果小伙子满意就找个机会枪走这位姑娘的头巾。

抢头巾,是拉枯族青年对爱情的一种试探。如果成功,各自回家告诉父母。男方父母得知此讯,赶快请媒人到女家说媒。媒人带着一对蜂蜡、一瓶酒,同时带上一斤烟和茶,来到女方家。如果女方家的人没有说请坐,媒人是不能随便坐下的。等女方家的人请媒人坐下时。

媒人便说:“这里有一点酒,一点烟和茶,我们大家一起来吃吧。”

女方的父母推辞说:“还是你自己吃吧。你到底来我家做什么?”

媒人说:“我是受人之托,来你家分养一个小崽母鸡做种的。”意思是说,我是来求亲的。女方父母说:“我家有是有,就是离不开娘。”

媒人说:“不要紧,我们会很好地喂养她。”

女方父母又说:“如果你家也有小公鸡要配的话,还是我家先喂养三个月吧。”意思是说,这门亲事是同意了,不过要男方到女方家先上门三个月。即结婚后先过三个月的“从妻居”生活。

得到这样的喜讯,媒人的说媒使命就算完成了。然后通知男方家筹办聘礼。如果男方家富裕,给女方家一定数量的酒、肉和米。因为拉祜族实行入赘婚,女方家并不要求很多的彩礼。 在玩花山、踩月亮等大的民间节日活动中,青年男女可通过情歌对唱寻找伴侣。如果两人情投意合,便可互许终身。同时男方将这一事情告知父母,说媒提亲。提亲时,男方家长请一位男媒(不用女媒),提一壶洒,拿两把面条,一斤白糖到女家去。媒人到了女方家,将礼物放在桌子上,并不马上提及亲事。

等吃过晚饭后,媒人才对女方父母。这天晚上媒人就住在女方家中。

第二天早晨,媒人要走了。女方家长假意说:“你把这壶酒拎回去吧!我们没有福气喝呀。”媒人忙说:“留在这里吧,过几天我再来看它。”实际上,是留下礼物,让女方家中再好好商量一下,过几天后媒人再来探询。这算是第一次提亲。

第二次提亲是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男方家还是请原来的媒人到女家去提亲。这时女方家长会说:“我家姑娘还小,一不会打床,二不会搓麻,你们的寨子大,若是姑娘不得穿的,到那里就会害羞罗,还是等几年再提亲吧。”媒人则很风趣地说:“人家只是来买个坛子,至于盛坛子的坛箩么,以后由他们自己去编吧,把酒吃了罗!”意思是说,人家主要是看中了你家的姑娘,有了人,穿戴自然会有的。经再三推让,女方家长才打开酒瓶,斟酒给大家喝。至此婚事就算成了八九分。接着媒人又说:“这门亲事算是定下了,多谢他家的好酒。我也好回去对他家说,姑娘还小,要留她在家做三年穿戴,以后去安家了,一辈子才有穿戴。”至此提亲的仪式便告结束。男方准备一二年后来娶亲就是了。

有些苗族地区说媒要往返三次。

第一次前往女家村寨时,媒人提一壶酒到熟人家中送酒作谢,并请这位熟人代为打听女方是否已经许配人。如果女方已许人,提亲即可作罢。如果女方没有许人,媒人便告诉男方家。

第二次,媒人空着手去女家求亲,并向女方父母说:“某家想娶你家的姑娘背水给他家喝。”这句话似乎很不礼貌,但在离水源比较远的苗族山寨,背水主要是妇女的事,所以背木成了找媳妇的代名词。媒人如此说,女方父母是不会见怪的。这时如果女家用酒招待媒人,就表示谢绝媒人。如果不用酒招待,就表示同意这门亲事。于是媒人高兴而归,报告男方家,可做婚事的准备。

第三次,媒人去女家主要是定结婚日期。结婚日期一般定在秋后。因男女双方是自由恋爱,提亲仪式往往很简单。如果是父母包办婚姻男女两家又都认可,男方家宰一头羊送到女方家,女家退回一半,表示不愿再增加男方的负担,提亲仪式也算告成。

居住在云南文山一带的苗族,未婚的青年男女往往在跳月或踩花山时,对歌相识,真诚相爱。这时,男女双方都必需请煤人向对方家长求亲。男方请的媒人到了女家,要与女方父母商定姑娘的身价,并用带来的酒肉请女方的姑舅表亲吃“平伙肉”。这也算是提亲仪式。从商定姑娘的身价这一习俗来看,这种婚姻还带有买卖婚的性质。 佤族青年男女从恋爱到定婚,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自由恋爱。

佤族语言叫“飞玉”,即串姑娘的意思。

第二阶段是杀鸡看卦,举行“地亚”礼。

佤族的地亚,是抢婚习俗和宗教仪式相结合的产物。青年男女经过长时间的串姑娘,在媒人的撮合下,表示愿意结成伴侣。双方的父母知道后,觉得还应该让神知道和同意这件事。这时就要举行地亚仪式。举行仪礼时,由姑娘的未婚夫和媒人,再约几个青年伙伴,来到姑娘家。当夜深人静时,媒人示意姑娘走出门口,未婚夫跟在后面,刚一出门,即抢下姑娘的包头巾,假装逃跑,姑娘追上去讨包头,后面的小伙子们簇簇拥拥,把姑姑抡到男家。

到了男家,首先杀鸡敬神,以求得到神的保佑,使婚事顺利完成。过了两天,未婚夫同媒人一起带上一束芭蕉,一包茶叶,一包蓝烟,一瓶酒,把姑娘送回娘家,并正式向女方父母求婚。

起初,女方的父母说一些推辞的话,也许会把第一二杯酒倒掉,但最终还是被未婚女婿的诚意所感动,喝下第一杯酒。只要喝了这杯酒,就算答应了这门亲事。

第三阶段是送“都帕”,即送定亲礼。

佤族的定亲礼要送三次,每次都有严格的标准。第一次送氏族酒,规定送6瓶酒,不能多也不能少。其他如芭蕉、茶叶之类,可多可少。这6瓶酒是给同一氏族的各姓当家人吃的,表示同一氏族的人都同意本氏族的姑娘外嫁了。第二次送邻居酒,规定也是送6瓶酒。这6瓶酒是给邻居们吃的、吃了酒的邻居、可以做婚姻的旁证。第三次送开门酒,规定只送一瓶。这瓶洒是专门送给女方母亲的。女方的母亲将这瓶酒放在床头、晚上悄悄地吃。母亲吃了这瓶酒、必然为女儿的幸福向神祈祷。

大家知道订婚有什么风俗呢 ?

传统定亲流程

1、下聘礼

在定亲当天,男方会和自己的亲朋好友以及媒人带着聘礼,一起前往女方家中。这个聘礼包含礼金和送女方的礼品,礼金要是双数比较吉利。

2、双方亲友见面

女方亲友和男方亲友见面,稍作休息,互相了解。

3、女方收男方聘礼

媒人将男方带来的礼品清点后交给女方家,女方家人满意的话就会收下。

4、准新人敬茶

准新人亲自捧茶给对方长辈喝,长辈们则会把红包给他们。

5、戴订婚戒指

喝完茶后,就是定亲的安女互相戴订婚戒指,寓意夫妇永结同心。

6、改口

戴完戒指后,女方就要改口叫男方父母为爸妈,男方也是如此。

7、女方回礼

定亲结束时,女方会将一部分的礼品还给男方,并附带增一些礼物,俗称回礼。

定亲注意事项

1、定亲前双方父母恶意先安排见一面,商量下礼金、定亲日期等事情,这样到时候就不会引起异议。

2、定亲前男方要先准备好送女方的红包和礼品,准备周全才不会失了礼数。

3、定亲时,两人要穿着大方得体,不可随意穿着,毕竟定亲是结婚前的一项大事。

4、定亲整个流程能体现出准新人的教养和素质,所以准新人一定要礼貌,敬茶时要恭敬。现在的定亲流程和中国古代相比,简化多了,不过整个定亲流程还是要求新人规规矩矩的。


标签: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