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谈恋爱的女人是什么样的

admin 科普答疑

 想谈恋爱的女人是什么样的

本文章主要讲述谈恋爱的女生心里在想什么(想谈恋爱的女生是什么心理),生活百科网主要提供生活常识,数码科技,有氧运动,家庭美食,科普答疑,衣物护理,生活乐趣等生活百科知识

最近,我读到一份数据 —— 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再创新低,领证的夫妻只有763.6万对,是近36年来人数最少的一年。

点开各大社交平台,“不结婚”“不生孩子”仿佛成为了某种新的潮流。我们很好奇,在这种背景下,有过结婚打算的年轻人们,是什么样的感受和想法呢?

前几天,我们面向正在恋爱、且讨论过婚姻的粉丝们,发起了关于“当代年轻人在走向婚姻时在想什么”的小调查,最终回收有效数据193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结果——

注意:本次调查使用的随机样本来自KY粉丝群体,若以此数据推论其他群体的情况,可能产生偏差。

当代年轻人对婚姻的

感受和想法是怎样的?

和我们猜想一致的是,大部分被访(74.09%)并不认为“婚姻是每个人人生中必须的”。那么这些年轻人在思考婚姻、和伴侣讨论婚姻的时候,都是怎么想的呢?

调研结果显示,当被访们想到/提及婚姻时,占比最高的三种心情分别为

犹豫(62.18%)、期待(45.60%)和焦虑(37.82%)。

我们发现,男性和女性在面对“婚姻”的时候,心情并不一样。不同性别的被访前三位选择和总体是一致的,但具体排序略有不同:

男性第一位是“期待”(72.22%),而女性中占第一位的是“犹豫”(64.74%)。

可能是我骨子里对于稳定的安全感和亲密感需求度很高,所以我很期待能和女朋友结婚,成为彼此的家人,过上两个人的生活。在我看来,最珍贵的不是和很多人发生爱情的可能性,而是有一个人能全心全意地爱自己。

—— 阿陈,男,31岁

同居之后发现,我们的生活习惯相差很多,经常起冲突,我很担心结婚后类似的矛盾只多不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忍受这样的生活。但是我又觉得他整体其实挺好的,我很依赖他,想到要分开会很难过。所以对于要不要和他步入婚姻,我还拿不定主意,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 Suzy,女,29岁

我们发现,收入水平和年龄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面对婚姻时的感受。

在不同收入的被访中,月收入15k以下的组别前三位同样是犹豫、期待和焦虑(排序略有不同);而

在月收入超过15k的组别中,“平静”这一选项排到了第三位(29.41%)。

在不同年龄组别中,前三位基本和总体一致。不过,

年龄更大的组别中选择“恐惧”的比例更低、选择“平静”的比例更高;

在35岁以上组别中,选择“快乐”和“放松”的占比甚至并列排到了第三(约占分组的40%左右)。

这也许是,在面临重大事件(比如婚姻)的时候,更多的金钱和更丰富的人生阅历的确可以给我们更多底气吧。

那么,人们最期待在婚姻中得到什么呢?在我们的调研中,选择最多的前三项分别为

“相互陪伴、照顾和分享生活”(89.64%)、“提升安全感、归属感和生活确定性”(75.65%)和“拥有长期排他性的情感承诺”(49.22%)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组别显示出高度趋同:无论是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教育水平,还是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对于在婚姻中期待的方面的排序都没有区别。

“之前,我一直觉得结不结婚都可以,一个人过也蛮好,后来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更容易孤独了,越来越想要有人陪伴。我觉得这样也蛮好,人会变,需求也会变,我觉得有些人也同样需要陪伴,那我们在一起就是很合适的。”

——冬冬,男,33岁

我们在调研中还询问了大家对于婚姻的担忧,其中,

最多人选择的三项分别为:“生活失去激情,充满鸡毛蒜皮的琐事”(57.51%)、“双方感情变差、甚至有出轨可能”(47.67%)以及“如果关系出问题,退出成本很高”(41.45%)。

有将近半数男性担忧

“应对双方家庭亲属关系”

,与对“生活失去激情,充满琐事”的担忧并列第一;其次是对“退出关系成本很高”和

“个人时间空间减少”

的担忧。

而女性除了担心“生活失去激情”(58.38%)之外,较多担心

“双方感情变差”(48.55%)

和“退出关系成本很高”(41.62%)。

从不同收入的组别来看,除了对于“生活失去激情”和“感情变差”的共同担忧之外,

收入较低的组别(月收入15k以下)的担忧更多集中在“应对双方家庭亲属关系”(39.37%),而收入较高的组别(月收入15k以上)则更担心“退出关系成本很高”(42.42%)。

走向婚姻的本质是什么?

1.做出长期的「排他性情感承诺」

人们之所以希望与所爱之人结婚,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希望通过婚姻得到一种确定的、长期的承诺感(?zyi?it, 2017)。这也是婚姻与恋爱的区别。单配偶制婚姻(Monogamy)是人们更熟知的,这要求双方做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内,不应当有除配偶外的性和浪漫爱情(Weaver & Wollard, 2008)。

然而随着当代人的爱情观越来越开放,人与人之间发生联结也更容易,很多关系已不再需要排他性承诺,比如开放式关系。这在鼓励大家更自由地体验爱情时,也让关系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2.形成共同面对生活的“合作联盟”

走进婚姻,首先意味着在法律上结成

“经济共同体”。

即便有些情侣会在婚后仍实行“AA制”,但法律上还是会将婚后财产纳入二者共有范畴。

调研中,也有近1/3被访更倾向于把婚姻理解为双方物质财富的一种保障、巩固及延续,而不只是某种浪漫亲密关系。

其次,婚姻还意味着你们成为

“社会责任共同体”,

不仅要担负个体的责任,也要承担家庭的责任,比如你们需要一起赡养双方父母,或是一起养育子女。虽然看上去我们每个个体的“责任”似乎是变多了,但其实换个角度来说,你也收获了一个并肩作战的伙伴,能和你一同承担压力。

3.享受彼此陪伴的、日复一日的共同生活

走进婚姻,还意味着你们接受和对方这个人日复一日的、相互陪伴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里,我们与对方的接触程度和了解程度会变得更加全面和深入。两个人可能会“蜕下”恋爱阶段的自我形象,展现出另一种状态,仍然需要彼此适应。

长久的共同生活,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柴米油盐和鸡毛蒜皮,可能让人感到沉闷和无趣。这对伴侣双方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能否合理看待彼此之间的摩擦和争吵,能否在遇到矛盾时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能否拥抱平淡或共同拓展自我和生活边界,都是两个人需要学习和摸索的。

走向婚姻前,

你需要考虑好这6件事

在本次调研中,

大部分被访(73.58%)认同在进入婚姻前,需要做好包括感情、经济、心理、家庭关系等全面准备

在这里,我们总结了6件需要考虑的事 ,希望能帮助想结婚的小伙伴更好地梳理需求,考虑周全,减少自己的担忧,获得走进婚姻的勇气,更好地走向新的目标和未来——

1.和对方坦诚地、充分地聊“钱”。

和刻板印象中“谈钱伤感情”相反,和伴侣坦诚地谈钱会增加亲密度。你们可以从自己的金钱观、对婚姻里的常见财务管理等聊起,比如婚礼花费、买房、育儿投入等。如果在钱上缺乏统一意见,那每笔支出都可能是对婚姻的磨损。

你们还可以讨论如果面临离婚,财产如何分配等问题,这不代表你们对婚姻的态度是悲观,而是通过探讨这类敏感话题,你们会进一步了解到对方的婚姻观、价值观等。

2.了解双方面对冲突时的差异,制定应对方法。

冲突本身不可怕,真正影响到婚姻质量的是双方怎么应对和处理冲突。比如有些人害怕冲突,会在矛盾爆发时逃避,想先冷静再讨论,而如果伴侣强迫地寻求讨论,反而会激化矛盾。

提前了解对方应对冲突的本能反应,判断你们之间处理冲突的风格差异,可以避免激化矛盾。之后,双方还可以基于彼此的行为模式,讨论出一套双方都觉得舒服的“吵架规则”,比如无论如何不能说哪个词、回避冲突不能超过多少天等。

3.考虑自己是否能在漫长婚姻生活中,忍受对方的某些缺点。

恋爱时,对方身上的某些缺点可能不起眼,而步入婚姻后,相处方式和角色都将发生变化,对方的某些缺点可能会更明显,可能频繁引起矛盾。 所以,建议大家把对方身上的缺点放到婚姻生活中的情境下考虑,看看它会不会对你们的婚姻生活质量造成影响,是否会成为你的deal breaker。

4.讨论彼此的边界感,达成共识和相互理解。

可以从两个方面更好地谈论边界感。一是

个人的边界感,

要问的是

我们可以拥有多少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和秘密”。二是

和他人接触时的边界感,

则是要问:“当我与他人亲近到什么程度时,你会感到被冒犯?和异性单独去吃午饭可以吗?约前任喝咖啡可以吗?”

了解对方的尺度,同时表明自己的雷区,也许你们未必能在一开始就达成共识,但通过一次次探讨,你们能做到相互理解和包容。

5.如果和对方家庭没那么合得来,你们最好能对相关问题有一致的态度。

如果双方家庭非常合得来,自然是会提升婚后幸福感。不过如果合不来,也不意味着你们婚后一定不幸福,更重要的是组成小家庭的你们俩对相关问题的观念是否一致。比如一年中需要各花多少时间陪伴彼此的家庭?亲戚来到自己的城市能不能住在自己的家里?当他们需要借钱怎么办?……诸如此类问题,希望你们最好还是先进行充分的讨论,达成共识。

6.了解“婚姻”在彼此心中的重要度排序。

两个人愿意结婚,不代表两人对婚姻的重视程度是一样的。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人们对于维护婚姻的意愿的确存在差异。面对“为了维护长期婚姻关系,是否愿意放弃一些东西(可能包括其他亲密关系、个人兴趣爱好、事业发展等)”的问题,有28.50%的被访愿意放弃,有37.31%被访表示不愿意,而其余被访则并不确定。

了解清楚自己和对方在“婚姻承诺”方面的差异后,考虑自己是否能接受这样的差异。提前做好这些心理准备和预估,至少能让你在决定开始婚姻之后,感受到“你和我的投入程度不一样”时,没有那么受伤。

其实建立、维持亲密关系,以及思考要不要步入婚姻,相信是大多数人人生中都会遇到的命题,其实,这其中需要掌握很多心理能力,比如如何建立关系、如何判断伴侣是不是对的人、如何判断婚姻在自己生命中的优先级等等,在这里向你真心推荐由专业心理团队研发的

「人生必修课:掌握100种破局思维」。

门课程会带你从本质上了解亲密关系发生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如何化解种种难题。此外,

课程还覆盖了除亲密关系外,自我成长、生涯发展、家庭生活、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共6大人生中最重要的议题,

科学提升43个底层心理能力,轻松掌握100个心理学知识,收获80个实用心理学工具,搭建起系统全面的自我成长体系。

而且,这可能是市面上性价比最高的课程,或许都能去掉“可能”。市面上大部分199元的自我提升类课程,都只有短短十几节课,并且只能覆盖到1-2个知识体系。而「人生必修课」,一次性为你提供系统的100节课,覆盖人生最重要的6大主题,并且依然只要199元。

高回报:平均每节课不到2元钱,收获一个改变你的新认知!

易坚持:每天只需10分钟,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在线学习!

能应用:不是枯燥的知识点教学,融入大量生活案例,学到就能用到!

点击下方加入课程,每周一前固定更新7节,总计100节。

和我们一起用100天改变自己。


标签: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