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主要讲述邢台沙河正月十六什么习俗,生活百科网主要提供生活常识,数码科技,有氧运动,家庭美食,科普答疑,衣物护理,生活乐趣等生活百科知识
河北沙河有那些风俗习惯和知名人士
河北梆子O(∩_∩)O哈哈~ 五月十三送羊
邯郸漳河两岸有一个习俗,农历五月十三这一天,外公和舅舅要给小外甥送羊,古时送的是活羊,现在则送白面蒸的面羊。
六月六敬谷神
在邯郸西部,武安、涉县一带流传着农历六月六敬谷神的习俗。
二月二乞巧节
每逢农历二月初二,磁州附近山村有姑娘们过乞巧节的习俗。
6月3日 01:07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蜀汉昭烈帝刘备 水稻专家袁隆平 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
前海军司令苏振华 党史人物苏兆征
起义将领卢汉 唐初四杰之一卢照邻
著名记者邹韬奋 抗日将领郝梦龄 志愿军烈士邱少云
民主人士邵力子 香港名人邵逸夫 红军将领段德昌
著名学者俞平伯 红军将领韦拔群 开国将领韦国清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 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 舍身救列车的欧阳海 著名作家欧阳山 宋代书法家欧阳询
西楚霸王项羽 新四军副军长项英 二胡名家闵惠芬
漫画家缪印堂 前副外长符浩 竹林七贤之一嵇康
和氏璧的发现者卞和 气象学家竺可桢 音乐家冼星海
抗战将领佟麟阁 边塞诗人岑参 战国赵相蔺相如
明朝文人祝枝山 三国名将赵云 抗战将领赵登禹
抗日英烈赵一曼 抗联将领赵尚志 抗战名将薛岳
唐代名相裴度 古人类学家裴文中 前新疆军区副政委裴周玉 前驻新西兰大使裴坚章 目前能想到的就是这么多了
大年初二回娘家习俗东平县沙河站
女儿回娘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回娘家的闺女还要带上糖果和面条,糖果表示祝愿生活甜甜美美,面条是表示健康长寿的意思。
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不但如此,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民间谚语说: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寿面。
所以,大年初二是要吃面的,有的地方把这种说法解释为迎女儿回门。初二的面讲究也不少。据说,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
舞阳的春节有哪些习俗 急急急急急。。。。。。。。。。。。。
舞阳风俗
春节 俗称过年,自阴历十二月(腊月)二十三日起,至正月十六日止。
正月初一,人们争先早起,燃放鞭炮,辞旧迎新。旧俗焚香烧纸,迎灶君,祭祖先,敬财神。早饭后,人们着新装给长辈和亲友拜年。自初一日至初五日,忌打骂、诊病、泡馍、喝面条、倒垃圾、打烂家具器皿等。
初二日,开始走亲戚瞧朋友,拜年祝福。
初五日,谓“破五”,意为破除春节期间的禁忌。旧俗清晨各家清扫灶房,将垃圾送至十字路上,称送“穷灰”。店铺开门营业。
初七日,旧谓火神爷生日,从这天起可以喝面条。
初十日,旧谓石头生日,在捶布石、石碾、石磨、石阶上,压黄表,焚香,放鞭炮,早餐烙油馍。
新中国成立后,破除迷信,不敬神、不祭灶、拜年不叩首,其他习俗沿传。
正月十五夜,谓元宵节,从十四日到十六日晚上,家家放鞭炮,挂灯笼,吃饺子,喝汤圆。
偶知道很不全 还请lz谅解 嘻嘻
春节习俗完整版(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每一天要干什么)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民间传说,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所以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
腊月二十四,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彻底打扫室内,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是否如灶王所奏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清苦,瞒过玉帝的惩罚。
腊月二十六,割年肉,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过去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称为“年肉”。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这天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上店赶集、集中采购,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香烛、牛羊肉、各种玩具礼品等。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了。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
大年三十(今年没有大年三十哦)
大年三十,除夕守岁。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古人认为九在数目中表示多数,最多,最大,因此为上。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必须隆重庆祝。九与酒谐音,九不能离酒,各家各户都准备丰盛的酒宴,尽兴喝个痛快,给玉皇大帝祝寿。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正月初十传说是“石头”的生日,因此被称为“石头节”。这一天要在石磨、石碾、石槽、石臼、槌布石、石码头、石梯坎等石制物品处燃香举供,以示祭拜和感恩。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传说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嫉妒,在正月十五这天被害死在厕所里,天帝怜悯,封她为厕神。紫姑代表了封建社会中深受压迫的女性,被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民间俗称“十二搭灯棚”,意思是元宵节将近,村庄中的管事人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了。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
正月十四,“顺天圣母”诞辰。娘娘诞辰于正月十四,又称“顺天圣母”。传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为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于是民间立祠奉祀,称为“顺天圣母”。
正月十五,夜照田蚕(神)。相传,正月十五日是蚕神嫘祖的生日,因此这一天便成了百姓祭祀“蚕神”的日子。祭蚕神用白粥加上肉脂为供品,同时用一杆竹竿挑着灯烛插在田间,谓之“照田蚕”(据说观察灯火颜色可以判断一年的丰歉)。这项活动逐渐成为了后代元宵节观灯习俗的一种源头。
河北省邢台县的历史故事名胜特产知名企业历史名人都有哪些
[历史名人]
邢襄大地,人杰地灵,古往今来,涌现出的民族英雄、帝王将相、先哲圣贤、科技精英、社会名流、能工巧匠、艺苑巨擎、侠客义士、忠烈豪杰不可胜数!
[古代名人]
黄帝、挥公、尧、鲧、舜、丹朱、象、禹、昭明、祖乙、祖丁、南庚、妇妌、帝辛、巫贤、姬苴、邢伯、邢叔、臣谏、邢姜、巫臣、狐庸、羽颉、南宫括、南宫适、程子、豫让、赵武、赵襄子、李牧、赵雍、扁鹊、田光、赵歇、张耳、陈余、张敖、鲁元公主、张偃、贯高、张嫣、路温舒、张苍、冯唐、耿纯、刘植、耿弇、刘庆、刘祜、张角、张梁、张宝、时苗、孟康、张揖、崔琰、甘始、周仓、田丰、王经、郭女王、崔基正、张宾、石勒、李元忠、綦母怀文、崔浩、崔宏、游雅、游明根、游肇、李浑、李公绪、宋世良、陈宝光妻、李愍、魏歆、张禹、张丘建、张子信、宋景业、佛图澄、竺道生、慧始、石虎、释道安、王乔、柴诞、颜良、木兰、石弘、刘显、王彦超、李孝贞、魏詹、彦琮、辩义、高士达、李渊、李世民、李建成、李虎、罗成、李灵夔、李慎、魏征、宋璟、李元恺、裴问、李抱真、李俌、孟方立、李存孝、 魏謩、宋若莘、宋若昭、僧一行、行距、李乂、张文琮、张祜、张文收、潘师正、张果老、招谦、郭威、孟知祥、孟昶、柴宗训、曹利用、曹皇后、王则、成闵、范邦彦、范质、牛皋、丁度、陈荐、王仁镐、张美、郭进、张思钧、释岩俊、完颜宗敏、定喜禅师、完颜希尹、郭守敬、刘秉忠、张文谦、李若珪、王世清、马铨、白储玿、李起元、侯泰、马亨、魏裔介 邹宏义 杨思圣 孙伏伽 崔昭纬、崔昭矩 崔谔、崔詹 崔光表 魏弘简
[现代名人]
尚小云 吕玉兰 陈 强 赵三多 景廷宾 董英杰 白寿章 董振堂 赵忠祥 刘珍年 王助 杨春增
孙金枝 孙金兰 周之廉 张樾丞 秦建彬 孙振禄 齐福丕 姜登选 王怀庆 许兰洲 张霖之 李庆伟
任仲夷 乔晓光 尚长荣 尹赞勋 尹文英 夏武平 张庆和 王宪堂 顾随 祝元昆 庞炳勋 傅彪 耿幼麟
王同春 李桂云 王宝强 侯宗宾、李子元、 刘子厚、徐冰、马国瑞、张登义、刘杰、王蕴瑞、曹和庆、
王启明、杨寿山、周颖、侯振亚、李世农、张玺
[邢襄典故]
[成语典故]
1.[破釜沉舟] 2.[作壁上观] 3.[以一当十] 4.[代人捉刀]
5.[阳春有脚] 6.[生吞活剥] 7.[鹿死谁手] 8.[饱以老拳]
9.[雨过天青] 10.[舌灿莲花] 11.[顽石点头] 12.[民脂民膏]
13.[铁石心肠] 14.[珠圆玉润] 15.[淡扫蛾眉] 16.[傅粉何郎]
17.[秽言污语] 18.[锻炼周纳] 19.[大儒纵盗] 20.[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21.[酒池肉林] 22.[长夜之饮] 23.[禁中颇牧] 24.[冯唐白首]
25.[漆身吞炭] 26.[士死知己] 27.[堕甑不顾] 28.[雕虫小技]
29.[出将入相] 30.[万古留芳] 31.[身无可击] 32.[死有余辜]
33.[拨烦之才] 34.[家常便饭] 35.[秽言污语] 36.[安邦定国]
37.[壶中天地] 38.[雀儿肠肚] 39.[谦虚谨慎] 40.[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41.[尧天舜日]
[历史典故]
1.[笑不露齿] 2.[刑不隐亲] 3.[郭巨埋儿] 4.[纸衣瓦棺]
5.[只欠一死] 6.[丹书铁券] 7.[以人为镜] 8.[赵氏孤儿]
9.[ 良马骥邢] 10.[纪昌学射] 11.[邢侯搏戎] 12.[赐箸表直]
13.[平台晾尸] 14.[沙丘宫变] 15.[邢州学派] 16.[时苗留犊]
17.[石勒听书] 18.[涸泽而渔] 19.[贝邢兵变] 20.[祖乙迁邢]
21.[宋璟砸碑] 22.[齐桓公援邢] 23.[南青北白] 24.[纣营沙丘]
25.[狄人伐邢] 26.[鄗之战] 27.[房子之战] 28.[巨鹿大战]
29.[柏人之谋] 30.[冯唐易老] 31.[黄巾起义] 32.[龙岗咒水]
33.[顿悟成佛] 34.[马革裹尸] 35.[扶清灭洋] 36.[ 尧禅让舜]
37.[大禹治水] 38.[幽州灭火] 39.[闻铃断事] 40.[程门立雪]
41.[铜马起义] 42.[刘秀登基] 43.[大树将军] 44.[武松打虎]
45.[光武中兴]
[顺德府十二景]
出于明代万历本《顺德府志》李京增补。
一、【太行叠巘】(yan)
[李京原文] 太行万里也,自龙门至医无闾,绵亘万里,皆太行也。中条、王屋、玄岳、五台,福地洞天,不可胜数。大河北之干龙,东西界之襟带,控燕、韩、晋、赵、郑、卫、齐、梁。在顺德则屏障西北,近入几案,视他郡为密迩。支颐丽瞩,以供朝夕。诗曰:
迎眸爽气自西来,紫翠重重次第开。
不尽云霞时隐见,无穷岁月漫徘徊。
此中是有桃源洞,世上何多滟滪堆。
但得纸驴张果赠,太行朝去暮邢台。
二、【大陆澄波】
[李京原文] 大陆既作,北过洚水,至于大陆。夏禹疏九河,分九州旧迹也。今旧迹虽迁移,泽尚在任县。近而漳水、滏水、洺水、湡水、氵虒水、洚水、澧水、泜水、泲水,九水汇于此。一名小东湖,一名张家泊。八月,水平万顷,茫然涵虚混太清矣。诗曰:
汪洋千顷势何雄,九水同归一泽中。
波静天光分上下,浪翻地影失西东。
鱼龙吞吐争春雨,鸟雀擎飞向晚风。
明月兼阴杨柳岸,渔舟人唱藕花丛。
三、【尧山圣迹】
[李京原文] 尧山,唐山县之北八里,一名虚无,又名巏山务,又名宣雾。帝尧受封于此,后都山西蒲坂。旄山、孔岗、干言山、卧牛山,尧山内之他山,因山之形,人之重而名之。帝尧庙,尼父祠存焉。京师南行千里,坦途如砥,而征车召登陟,马首翠微自尧山始。诗曰:
平原东陆结山岗,灵秀飞来接太行。
日耸丰碑霄汉回,雨收废寺碧云凉。
帝尧封邑名还在,尼父停车道未荒。
斗大孤城人世变,时雍非复旧陶唐。
四、【鹊庙仙迹】
[李京原文] 鹊庙,内丘蓬山中,一山形如鹊,有首有尾。春秋时,赵简子病,秦越人诊脉,知七日而悟。简子神其术,赐越人扁鹊田四万亩。宋仁宗疾,梦人予药一粒,自言是秦越人。痊,问履历,建庙于鹊山,祀封灵应王。岁三月,四方千里祀者,充满岩谷。庙之西龙腾山太子岩,神僧咒龙,虢太子出家处。诗曰:
巍峨宫阙已千年,劫火曾灭世几迁。
古柏虽沾新雨露,残碑犹峙旧山川。
人声响彻惊三月,神贶通灵落九天。
安得上池明洞水,膏盲痼疾起沉痊。
五、【百泉鸳水】
[李京原文] 百泉水,即湡水也。《山海经》云:出襄国城南,泉有百孔,故名百泉。上下两泓,中有径如鸳鸯背,两泓如鸳鸯翼,又名鸳水,郡以此名。古今吏邢者,开浚沟渠,筑之堤闸,以滋灌溉。邢、沙、南用水之利,大小二十村,田千亩。碱卤田为膏腴,中下田供上上赋。诗曰:
泉涌碧沙坑漾深,净明润物作甘霖。
双泓澄澈千家玉,百道流澌万亩金。
日日有人耕夜月,村村无地不风林。
从来疏凿归沟洫,泽被邢襄自古今。
六、【达活龙湫】
[李京原文] 氵虒水。《水经》言:在邢州。邢西山水,百脉千流,散而成河,离城三十里伏而不见。非雨集,河常涸也。至城西北五里,涌出水一潭,深不可测,蛟龙潜焉,曰达活泉,氵虒水涌出者,祷雨即应。潭面仅一、二亩,岁大旱不涸,流入城壕卫城,亦可分流灌两三村田。诗曰:
七十二河涵水灵,广源流伏涌郊垌。
潭开五亩玻璃镜,林绕千山翡翠萍。
日丽杏桃花散锦,风吹杨柳絮为平。
有时雷雨黄昏夜,夜惊蛰龙出野汀。
七、【郡楼远眺】
[李京原文] 郡城内有楼焉,高十余丈,俯视城内外,望十五里远。西山爽气,入窗牖栏楯间,日夕万家烟火,如缕如织。城南七里河如带,百泉、达活泉如雨落星湾。鼓钟其上报晨昏,为郡谯楼。进府署由楼下行。建自唐宋。诗曰:
百尺丽谯不记年,千家灯火夕阳天。
登临平讶乾坤合,荡漾低看日月悬。
帘卷行山来暮景,窗开陆泽起寒烟。
钟声报漏仍高望,夜气苍茫北斗边。
八、【古刹春游】
[李京原文] 东开元寺,创自唐。万安和尚阐扬佛教,建木浮图,高五十丈,中可容数千人。金元时,火焚其顶,又铲其腹,存其足,尚存八九丈。明初,因其基,覆以琉璃瓦,如五瓣莲,名五华殿。柏数十株,合抱围。正月十六日,贩农器者云集成市。合邑之乡民之力农者,争售其器,亦有妇女游,竟日而罢。诗曰:
大刹开元自昔称,琳宫绀宇尚层层。
此时象教终难问,旧日浮图不可登。
钟阁云深龙护寺,香台地古佛留僧。
嬉春四远人成市,柏子庭前鼠咬藤。
九、【宫墙柏影】
[李京原文] 顺德府儒学,南北长二百三十一步,东西广一百一十一步,殿庑弘敞,宫墙崇峻。古柏数百株,霜皮溜雨,黛色参天,童童曲曲,皆唐宋间物。形胜甲天下,日月丽影,印拂阶墀,如筛金沥玉,风动声清远,袅袅似鸾凤鸣经,行其下,起人仰止敬肃,爽朗畅悦。诗曰:
宫墙古柏碧森森,培植千年雨露深。
泮水滋成苍秀色,芹香熏老岁寒心。
讲堂照日云流砌,书阁凌空月满林。
天际笙簧风细细,诸生弦诵和歌吟。
十、【雉堞荷香】
[李京原文] 郡城高坚,池复深阔,女墙分列,箭楼威壮。四门门四重,左出右入,他郡无也。池种莲,东北最多。开时如散妙莲花,如众香国,池如香水海。北门外旧时有亭,曰君子亭。金大定间修后,改曰柳溪亭。为游憩玩赏胜地。今废址仍存,莲香尚在人心目。诗曰:
四围杨柳绕城堤,池内荷花开放齐。
露滴珍珠擎翠盎,风飘绛缟落青泥。
人游洛浦情偏荡,酒载兰陵醉欲迷。
玩赏流连归去晚,戍楼角动月明西。
十一、【龙岗霜月】
[李京原文] 龙岗,西城外城西北隅起,西南隅止,长五里,高五丈。厚二丈许,土龙也。如绳如带,如龙如蛇,后周以此名县。无林木蔽,少农牧践。八、九月,霜月凝空,城头下瞰,蜿蜒蠕蠕,似动似走,似起似卧,有五色云护之。元儒董朴结庐其傍,讲周、程、张、朱之学教士,隐居五十年,号龙岗先生。诗曰:
郁郁葱葱五里长,城头远眺小平岗。
晓风浮动黄如雾,夜月轻微淡似霜。
高不居村分土聚,逶迤近郭护金汤。
回旋龙脉饶形胜,北拱皇都控大荒。
十二、【檀台烟雨】
[李京原文] 顺德,信都也,即邢侯国城,为卧牛城。首西南昂然,尾东北伏然。牛首下有石如柱,立土中数丈,不得根,名栓牛石。地多榆、柳、槐、枣,蒙密蓊蔚,杂果树更伙。岿然土丘,相传战国时,赵成侯都邢,魏献“荣椽”,因筑檀台,以朝诸侯。今烟雨之朝,林莽中犹见台也。诗曰:
高台原在此邢州,不见荣椽空土丘。
衰草凄凄迷故址,荒林莽莽尽耕畴。
淡云疏雨流霜月,穴免栖狐卧喘牛。
感慨西风凭吊者,谁人能说赵成侯。
1、浆水----夷仪城遗址
浆水位于邢台西部深山区,在邢台市西偏北51公里处,地处浆水川南岸,邢台县西部重镇,邢和公路和宜沙公路的重要枢纽。春秋时期,浆水曾是邢国的陪都,邢侯在此建“行台”,革命时期,浆水是太行山区的重要革命根据地。1937年高扬、周桓同志在浆水建立了邢台县抗日临时政府,1938年,邢台县抗日政府成立,驻浆水,1940年11月,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到达邢台浆水,抗大在浆水驻了4年,培养了三期(六、七、八)学员,共17124人。并度过了5周年校庆。
2、青山---青山县古城
青山,包括西青山(内丘)、东青山(邢台)、南青山(邢台),原为一村,后被白马河分成三村,位于邢台县北部边缘,和内丘县交界处,白马河北岸。隋唐时期,此为青山城,青山县治。《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西青山,汉为中丘县地,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于此置青山县,属邢州,县界有青山,因名。”《顺德府志》记载:“又名黑山城,在青山村。”《畿辅志》记载:“青山村即青山故城也。”据考,村西有小山,名黑山,汉朝建黑山城,周太祖改为青山。青山县有青山口,唐末朱全忠与李克用数战于此。
3、沙河城---沙河县古城
沙河城在沙河市东部,因原为县治而得名,本与邢台同属于襄国县(龙岗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分龙岗县南部建立沙河县,因位于大沙河北岸而得名,1969年沙河县政府由此前往褡裢镇,但名仍未改,现在为沙河城镇,城墙城门和文庙遗址,至今犹存。沙河县治所沙河城原是顺德府九县中距离邢台最近的。
4、蝉房---沙河县抗日政府驻地
蝉房为沙河西部山区最大的村庄,原名蟾房,明永乐年间立村,北靠山坡,南邻河川(沙河上游),抗日战争时期,此村为重要革命老根据地,十八集团军总后勤部供给处设在这里,朱德总司令曾于此战斗过。1937年,此村曾是沙河县第一届抗日政府驻地。
5、垂杨---垂杨县故城
垂杨位于南宫市东南部,地处溹泸河之东,明代时期为南宫东南重镇,除城关外九集之一,抗战时期是冀南重要根据地,在党领导下,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1940-1945年,建立垂杨抗日县,此处为该县中心、县政府驻地。
6、小里村---柏乡侯国故治
小里村在柏乡县西南,《汉书》中所记柏乡侯国即此。《寰宇记》:“尧所筑也”,《城冢记》:“柏乡故城,汉县侯国,属巨鹿郡。”
7、固城店---鄗县故城
固城店位于柏乡北部,原为古鄗县治所,是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聚落,县治迁走后,成为柏乡北部重镇,东汉初,光武帝刘秀在此登基即位,村南曾设有光武庙。相传固城店建于唐尧时代,春秋时期已经是个著名的城邑,《史记》记载:“古之封禅,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为盛。”此鄗即今固城店,两千多年前就称作古,可见固城店历史多么悠久了。公元前357年赵成侯、魏惠王相会于鄗,公元前332年,中山国犯赵,以水围鄗城。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伐中山,收复鄗城,公元前287年,齐国伐赵,取邢、任、鄗诸城。公元前258年,魏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赵赐信陵君以鄗为汤沐邑,公元25年,刘秀于鄗南千秋亭即位,建立东汉,后设冀州刺史,治所为鄗。
8、固城---象城县、大陆县故城
固城在隆尧县北部,是个历史悠久的大聚落,地处大陆泽西岸,传说尧纳舜于大陆,而舜弟象曾居此,西汉时设置象氏侯国,后建象氏县,汉中平中期废,隋仁寿初,废广阿县,建象城县,治所于固城,隋大业初,改为大陆县,治所仍在固城,唐武德四年,复改为象城县,天宝元年改为昭庆县,县治迁到旧城村,从此该村以固城(古城、故城)名沿用下来。
9、亦城---汉柏人县故城
亦城位于隆尧县西部,泜河南岸,为西汉柏人县治所。《元丰九域志》云:“古柏人城。”《帝王世纪》记:“尧所都也。”《城冢记》、《大明一统志》皆云:“尧封唐侯所都之地。”
10、尧城镇---尧山县故城
尧城镇在隆尧西部,泜河南岸,西汉设柏人县在今亦城,唐天宝元年泜河水决,县城被毁,县治迁于今尧城镇,因位于尧山南麓,县名尧山,即为尧山城,1935年于此设尧山专员公署,辖九县。抗日战争时期,曾于此设立冀南行署第四专署。
11、旧城---广阿县、昭庆县故城
12、北旧城---南宫县故城
13、赵伏城---府城县故城
14、斥漳--斥漳县故城
15、平乡---平乡县故城
16、大老营--平乡县故城
17、方家营---广宗县故城
18、古城村---洺水县故城
19、经镇---经县故城
20、清河城关---清河县故城
21、仓上---临清县故城
知名企业:
冀中能源----世界五百强
邢台轧辊----中国五百强
邢台钢铁----中国五百强
德龙钢铁----中国五百强
旭阳焦化----中国五百强
晶龙集团----中国五百强
特产:
板栗
苹果
核桃
柿饼
小枣
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六的来历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中国传统节日,即传统的祀灶日。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祭灶在我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腊月二十四,即扫尘日,所谓“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清扫蛛网、扬尘、清洗。虽说“二十四,扫尘日”,实际上从祭灶前后到年终,均为扫尘时间。中国一些地方,每年从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起至除夕止,把这段时间都叫做“扫尘日”,也叫“迎春日”。
腊月二十五是中国农历的十二月(又称腊月)二十五的俗称;中国春节传统节曰之一。这一天的传统民俗活动主要有接玉皇、照田蚕、千灯节、赶乱岁等。
腊月二十六指中国农历年十二月(又称腊月)二十六的俗称;春节习俗之一。这一天要杀猪割年肉,开始置办年货。
农历十二月【腊月】二十七过年的前夕的俗称。是中国春节传统习俗,中国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采购。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腊月廿八指中国农历年十二月(又称腊月)二十八的俗称;中国春节传统习俗之一。 腊月二十八的中国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中国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
除夕前一日的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日,叫小除夕,中国民俗文化。这一天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腊月三十又称除夕,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是每年农历腊月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这一天主要的传统民俗活动有祭祖,贴门神,放爆竹,给压岁钱,吃年夜饭,送财神等。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正月初一,是农历年、月、日的开始,这一天是农历正月的头一天;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拜年,放鞭炮,贴春联,给压岁钱。隋代杜台卿在《玉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的思念。
正月初三又称小年朝,也称赤狗日,作为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相传这一天女娲娘娘创造出了猪。中国民间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也有人说入夜提早熄灯是为了让老鼠看不见,无法娶亲,以减少其繁殖的速度),并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中国民间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大年初四,农历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是中国民间迎神的日子。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这也是中国民俗中说的“扔穷”。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因中国民俗认为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于这一天承担了太多人们的希望与憧憬,所以古代这一天的禁忌就特别多,比如在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不准妇女串门等。
农历正月初六又称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是中国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反映了中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间曾把这天叫做“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中国人民在这一天戴人胜,吃七宝羹,吃面条,登高赋诗。民俗专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
正月初八又称顺星节,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这一天主要是从香蜡铺中请来的星神马儿上所列的星宿名号来了解天文了。顺星节的祭星仪式在夜里举行,有钱人家摆108盏灯花,一般人家也可摆49盏,最少是9盏,代表日、月、水、火、木、金、土,罗侯和计都这九位流年照命星宿。
正月初九俗称天公生,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诞辰,天公就是玉皇大帝,是主宰三界最高的神,他是统领三界内外十方诸神以及人间万灵的最高神,代表至高无上的天。这一天的传统民俗,妇女多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农历正月初十日,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称为石头节,为石头神生日,称“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动”等。这一天不准搬动石头和碾、磨、石臼等石器,俗信否则会伤了庄稼。这一天还忌开山打石和以石盖屋,并有向石头焚香祭拜、午间供奉烙饼的习俗。
正月十一,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中国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正月十二是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这一天的中国民俗活动有藏剪刀,收旧鞋,捏老鼠嘴,搭灯棚等。
正月十三是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中国风俗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
正月十四即农历正月第十四天,作为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这一天的中国民俗活动有喝亮眼汤,试花灯,食糟羹,拜临水娘娘等。到了这一天,年基本已经过去了,之后便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过后,年就宣告结束了。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标签:沙河